📝〈一曲調教,四手聯彈〉

每次調教,就像共同錄製一首即興的四手聯彈

/
覺得調教更像是共譜一首曲子
有前奏、有副歌 

從約定起直至日期逼近 
我們同步狀態,然後進入一首歌的高潮 
Bottom其實更像主旋律,我負責編織出呼應的伴奏 
共浸於和諧的氛圍中 

結束以後,有餘韻留存擺盪心間 
然後緩緩的,節奏慢下來,才是最終曲畢的無聲

/
曲畢但未終,在未來的某一天某一日
當旋律再度響起時
我們都能回到此刻當初



‣ 關於這段比喻調教的文字

雖然曾有想到過、也聽過許多對調教的比喻,但總覺得不夠完整,只能表現出一部份。

過去我想到的是,調教就如在紙上作畫,紅色的紙、黑色的紙、白色的紙、西卡紙、瓦楞紙.....調教就是在各式的紙上肆意且隨性的揮灑著,創作出一幅與背景相襯、好看的圖畫。

這是原本我覺得很接近,也是我所能想到最接近的比喻,卻還是不夠。

7/29想到共譜歌曲的概念,發現幾乎可以彌蓋完全,用它來比喻恰恰可以反映出幾項(僅是我個人認知/在做的)調教的重要特色:


(一)

表達出調教的「即興」創作性

調教需依賴雙方的默契連結,彈琴的兩方在過程中隨時因應對方的聲音變換自己的音符來相應。
這是在分秒之間的聆聽和即時同步....剛好也反映了調教過程的連續性。(而不中斷,哪怕只是一秒鐘)


(二)

說明了調教中bottom與top微妙的腳色關係:

Bottom是主題的主體,而top是有能力呼應、給予適當的和弦將它完成的一方。
並且在這個過程中,兩者都在引領調教的發展,就如即興樂曲時隨心情起伏自然的變化。


(三)

彼此之間的心靈交會至關重要:

應該不難想像,當兩個演奏家共同即興創作時,
如果他們進入的共同的心境,就會引發更多共鳴,
那麼他們的演奏就不只是在樂理上的相互配合。

有心靈交會時,樂曲才會帶來感動、調教才會有靈魂,而不流於形式(或技巧)。


(四)

獨特性,不會有任兩場一樣的調教:

它是具備個人風格的,每個bottom帶來的主旋律都會是屬於他的風格;
相對的,不同的top也會有自己伴奏的方式。

然而即使參與者相同,每次譜出的調教都仍不同,
因為時間不同、狀況不同、心情不同、人自然也不完全相同。

一如即興的演奏,
每次都將是世間獨一無二的作品,絕無第二件。


(五)

調教主要有兩個層次的開始與結束:

以現代流行歌曲來說,會有主歌與副歌,
歌曲的高潮是一首歌的主體,也就是這首歌給人記憶點的"副歌"部分,
但是整首曲子是從音樂開始直到播放完畢的。

調教當日,開始「實踐」時,就如同進到了一首歌的高潮 (副歌)。

但整個調教不是到這時才開始的,在「實踐」之前就已經過一段醞釀的準備,
這是能迎來高潮的關鍵,就如主歌為副歌所做的鋪陳;
當副歌(實踐)結束時,我們的調教卻還尚未真正結束,還有收尾與沉澱。

整首歌播放的過程描繪了調教在事前與事後的漸進與漸出(會有數日或更長的時間),
這就是第二個層次;
而(當面進行調教內容時的)實踐的開始與結束是它的基本部分,只是包含在其中的第一層次。


(六)

關於top與bottom的同步狀態:

雙方自始至終都是共同參與、置身其中。沒有一方應該是置身事外的。
調教是由「互動」所構建的事情,如果沒有"對象",調教便無法成立,
沒有人可以對著空氣調教,也沒有人有辦法受到空氣的調教。

調教是兩個生命 「你一來、我一往」的活動。

雖然因為屬性不同,top和bottom在過程中的狀態不一樣,
但雙方因此會帶有的是一種相呼應/對應的狀態,且發生在過程的每一刻。


(七)

調教的時光機功能:

有時候,當我們聽到一首以前常聽的歌的時候,
會勾起當時、當年的感受,彷彿回到了過去。

調教會刻畫在心裡,就如錄製了這一首四手聯彈。
重新翻開畫本的時候,便會回到當時的情景,
會清晰的重溫起當時的感覺,短暫的又到了曾經的那個地方。








留言

✨熱門

🅘 預約須知

🌱 女主自介

🌱 小墨主第一筆介紹文

⛵ 被Sp懲罰的偷懶家僕